2025 年 3 月 17日 - 3:30 上午
30.1 C
Hong Kong
Home時事熱話2025財政預算案一文總覽丨推「兩蚊兩折」優惠/公務員一致凍薪

2025財政預算案一文總覽丨推「兩蚊兩折」優惠/公務員一致凍薪

財政預算案於今日2月26日公佈,去年,受內外因素影響,與資產市場相關的收入遠遜預期,令政府今年度繼續錄得較大赤字。陳茂波指,將會推出「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至2027/28年度,政府經常開支會累計削7%。他展望今年經濟,會繼續溫和增長,全年實質增長介乎 2%至3%。基本通脹率和整體通脹率方面,預計今年將分別為 1.5% 和 1.8%。陳茂波並預測,香港經濟在 2026 至 2029 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 2.9%,基本通脹率預計為平均每年 2.5%。

去年實施搶人才計劃,政府截止去年底,共收到超過 43 萬宗申請,批出超過 27 萬宗,共有約 18 萬名人才到港。至於自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成立以來,已引進 66 家重點企業來港,其中 8 成已經或正籌劃建立全球或地區總部。

創新科技:
陳茂波表示,政府已經預留 10 億元,建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數字政策辦公室會制訂研發院的成立安排和具體目標,重點在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數碼港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設施剛投入服務,運算速度會在今年內逐步提升至每秒浮點運算三千千萬億次,相當於一小時可完成近一百億張圖像處理。

-為進一步協助特專科技和生物科企籌融資發展業務,特別是已在內地上市的公司,港交所正積極籌備開通「科企專線」,便利有關企業的上市申請準備工作。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亦會配合,令申請過程更暢順。

-為匯聚行業頂尖人才,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及應用,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將籌辦首屆「國際人工智能青年科學家論壇」,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發展,包括開源(Open Source)技術,尤其是RISC-V開源芯片的設計和應用。

-今年內會推出「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為期兩年。政府會按一比二的配對比例,向每家在港營運生產線的企業提供最高二十五萬元的資助,協助它們訂立智能生產策略,以及為現有生產線引進先進技術。我已為計劃預留一億元,可惠及約四百家企業。

-去年底成立的「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正審議首批監管沙盒試點項目的申請,並即將宣布結果。

– 政府正檢討民航法例,以完善配合低空經濟長遠發展的規管制度,在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修訂《小型無人機令》的建議。我們亦會研究為各類「先進空中運輸系統」訂立新的專用法例,並積極與內地當局就低空經濟相關議題加強對接。

北部都會區發展:
-河套合作區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合作平台,在政策創新、要素流動、科研項目落地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已預留37億元加快完成香港園區第一期的基建及公用設施。同時,我們將揀選合適地塊並會於今年徵求私人發展計劃,借助市場力量加快發展。預期香港園區全面發展完成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每年可達520億元,並創造約五萬二千個職位。

-把北區沙嶺十公頃土地改劃用途,發展沙嶺數據園區。改劃程序預計可在年中完成。

-北環線第一期的古洞站項目經已動工,目標在2027年竣工。第二期的前期工程亦已展開,配合於2034年完成北環線主線的目標。

-另外,港、深圳兩地政府正攜手推展兩個跨境鐵路項目,預計年內展開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項目的勘查及設計研究,以及北環線支線的詳細規劃及設計。

國際航運中心:
-政府會在今年成立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加強相關研究、推廣及人力培訓,促進國際航運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建議為合資格大宗商品貿易商提供半稅優惠,目標明年立法

-政府已預留2.15億,構建港口社區系統,加強航運、港口及物流業持份者信息互通。我們年內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國際航空發展:

-香港將助力國產的C919飛機打進國際市場,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會把培訓課程擴展至涵蓋與C919飛機相關的範疇。

醫療:
-政府近年多次增加醫學生培訓學額,相關學額於 2025/26 學年將增至 650 個。公營醫療系統亦會善用已修訂的法律框架,引入非本地培訓的醫護人員。醫學院方面,「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已邀請有意開設第三所醫學院的本地大學提交建議書,並會在年內完成評核及向政府提出建議,政府會預留資源以配對形式供大學籌建新醫學院。

藝術發展:
「電影發展基金」累計批出超過十三億元,資助超過一百二十部電影,起用了超過一百一十位新進導演和監製,相關電影獲得超過一百八十個奬項。基金亦推出「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鼓勵香港電影公司和內地文化企業投資和支持香港導演的製作。

-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於去年十月舉行,吸引超過一千六百位來自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領袖及從業員參與。會於明年舉辦第二屆博覽會,將活動打造成香港的文化藝術產業旗艦。

旅遊:

-旅遊業帶動本港經濟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為落實「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及《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來年會向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撥款12.35億元。

-加強推廣一系列特色旅遊項目,例如生態旅遊、熊貓旅遊、賽馬旅遊等,豐富香港的旅遊體驗。

-政府亦會聯同旅發局,加大力度開拓中東和東盟市場。政府正推動社會各界提升旅遊配套,例如在酒店內提供禮拜設施,並加強人員培訓,加深業界對不同文化背景旅客的認識。

-全力優化維港兩岸海濱。剛開放的北角東岸板道西段,深受市民歡迎。板道東段、紅磡都市公園(第二期)及西營盤東邊街北休憩用地亦會在今年完成。今年會在中環、灣仔、北角及尖沙咀海濱,加設輕食飲品攤檔,為遊人帶來更好體驗。

-政府已邀請港鐵公司,研究將紅磡站南面的臨海及前碼頭用地打造成海濱新地標,包括興建具特色的商業及住宅項目,提供零售、餐飲、娛樂等設施,並設立遊艇會以帶動遊艇旅遊,政府會在年中就土地用途提出建議。

金融:
-改善股市「手數」制、優化結構性產品發行機制、增加主要指數衍生工具持倉限額等提出建議,讓交易安排可更符合不同大小股份的流動性特質和投資需求,便利交易及提升效率。

-改善上市審批流程、優化上市門檻、檢討市場結構等

-推進內地和香港在電子支付的聯通,中國人民銀行與金管局正積極落實兩地快速支付系統的互聯,為兩地居民提供全天候即時小額跨境匯款服務,預計最快在年中推出。

-積金局年內會就強積金「全自由行」的具體方案諮詢公眾,隨後向政府提交建議,務求強積金「全自由行」可於積金易平台全面運作後盡快實行。

綠色發展:

-增撥1.8億元,增加全港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擴大回收網絡和提升回收量。

-在年中推出 3 億元資助計劃,預計可推動業界在2030年累計裝置3000個遍布全港的高速充電樁,供額外16萬輛電動車使用。

-預留4.7億元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購買600輛電動巴士,以及逾1.3億元資助的士業界購買3,000輛電動的士。

土地發展:

-考慮到寫字樓空置率近年處於高水平及未來幾年的供應仍相對充足,政府在來年不會推售商業用地,讓市場有空間消化現有供應。政府亦會考慮將部分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及提供更多用途上的彈性。

-來年賣地表包括8幅住宅地,鐵路物業發展、市區重建局及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潛在土地供應可興建逾13,700個單位。

-未來5年,公營房屋總體供應量達19萬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 5 年期增加約 8 成。;未來5年,私營房屋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17,000個單位。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約有10.7萬個

-建造業議會撥款1.5億元為工程、建築、測量、規劃及園境學位課程畢業生提供在職培訓

-政府會爭取於年內就南港島線(西段)項目開展詳細規劃及設計。六號幹線餘下的中九龍幹線和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的建造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其中中九龍幹線工程預計年底完成,而六號幹線將於明年全線通車。

關愛共融:

-在下年度增加 1,000 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令總數增至 6,000 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亦會增加 1,000 張,令總數增至 1.2 萬張。

-每年額外撥款逾1.8億元,增加兒童緊急留宿的宿位及加強對受虐兒童和其家庭的專業支援

-增加對關愛隊的資助金額五成。

-向領取社會保障金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以及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作出相若安排,涉及額外開支合共約31億元。

住宅物業:

-寬減2025/26年度首季的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500元為上限。涉及約312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約15億元;

-寬減2025/26年度首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500元為上限。涉及約43萬個非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約2億元;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百分之一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500元,全港約214萬名納稅人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24/25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約29億元;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百分之一百的利得稅,上限為1,500元,全港約十六萬五千四百家企業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24/25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約2億元;

-為減輕購買樓價較低的住宅及非住宅物業人士負擔,將徵收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即日生效,預計可惠及約百分之十五的物業成交個案,政府收入將每年減少約4億元。

公共財政:

-「二元優惠計劃」受惠人士資格維持不變,推出「兩蚊兩折」優惠,車資在 10 元以上,改收兩折,每月以 240 程為上限。

-由 2025 年 6 月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補貼領取門檻由 400 元提升到 500 元。超出門檻以上開支繼續補貼三分之一,維持補貼上限 400 元。

-2025-26年度,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一致凍薪,包括行政長官及政治委任官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全體公務員;立法會主席和所有議員,以及秘書處人員;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各級法院法官和司法機構人員;以及區議會議員。

-公務員編制:2026-27及2027-28年度每年減 2%。至2027年4月,削減約1 萬個職位

-在不影響綜援及公共福利金,以及法定開支前提下,2025-26年度節省政府經常開支的幅度將由原來1%增加至2%,並延續兩年至2027-28年度。

-未來三年給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的撥款達681億元。撥款已反映每年2%的節省目標。

增加收入:

-2025年10月起,增加飛機乘客離境稅,由120元增至200元,每年增加約16億元收入

-檢視政府隧道和主幹道收費、電動私家車牌照費、停車收費錶收費、交通違例定額罰款。預計每年增加 20 億元收入

-研究向離境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如每部收200元,每年增加約10億元收入),旅遊巴士和貨車不受影響

-預期每年發行合共約1500億元至1950億元的政府可持續債券及基礎建設債券

 

 

必看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