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昨日(13日)舉行的記者會交代輸入外勞方案,指將輸入上限2萬名建造業及運輸業外勞,其中建造業佔1.2萬個,運輸業界佔8,000個;航空業輸入上限6,300人,公共小巴、客車司機上限1,700人,自下月起接受申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香港正面對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的問題。香港於2018年的勞動人口有368萬人,去年僅346萬人,其中低技術人口減少了16萬人,社會上不同行業呈現人力短缺情況。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在推行新政策和新安排同時,也會堅持一直以來奉行的原則,首先本地勞工優先是政府人力政策的基礎,大原則非常清晰,政府首要考慮是讓本地工人獲得優先就業機會,但是若採取種種措施依然出現人力不足情況,適度輸入勞工是不能不考慮的政策。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輸入的外勞會優先考慮處理公營項目,包括公營房屋、鐵路、機場工程、醫院等,以照顧公眾利益。
而佔8,000個名額的運輸業,包括900個公共小巴司機、800個旅遊巴和跨境直通巴司機。輸入的外勞司機要持有本港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私家車駕駛執照最少一年,僱主亦要安排10至12小時路面實習、參與駕駛考試和相關職前課程,運輸署會積極協調,包括盡量縮短考車牌時間。
其餘6,300個外勞名額,屬航空業地勤、停機坪服務員、牽引車司機等10個機場前線工種。當局預計本港航空業明年底將欠缺1.6萬人手,林世雄形容人手短缺會拖慢航空業以至本港經濟整體復甦。